台湾小头蛇

Oligodorl formosanus   Giinther
   

  18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体背有距离相等的黑褐色波浪状横纹,约一片鳞宽;背鳞19-19(17)-17(15)行。
描述依据标本 福建25,广东5,广西2,云南4共19雄17雌36号。
形态描述 全长一般436-942 mm,最大全长雄性(760+182) mm,雌性(580+102) mm;头背面具有略似“灭”字斑纹;背面棕黄色,具有一系列距离相等的黑褐色波浪横纹,每一横纹宽约一片鳞;有时在背中央有红棕色纵纹二条,但在其中又间夹着淡红棕色纵纹一条;腹面褐白色,有时腹面后部呈现粉红色,腹鳞两旁杂有多数褐色细斑。吻鳞宽过于高,由头背可以看到一部分;鼻间鳞倾斜,宽远超于长;前额鳞比鼻间鳞大;额鳞长度稍短或等于顶鳞,唯超过其与吻鳞的距离;眶前鳞2(1),眶后鳞2,颞鳞1 (2)+2;上 唇鳞8, 3-2-3式,个别7, 2-2-3式;下唇鳞8(9),前3 (4)对切前颔片。背鳞光滑,19-19 (17)-17 (15)行;腹鳞雄性154-167,雌性161-179;肛鳞一片;尾下鳞雄性43-59对;雌性43-48对。
文献记载:伍律等(1985)记载采自贵州的62号标本((21雄、39雌、2幼),腹鳞雄性158-173,雌性157-189,尾下鳞雄性46-53对,雌性40-53对;荔波35号雌性标本中上唇鳞有9 (3-2-4或4-2-3)或7 (2-2-3或2-3-2)者。


生物学
国内分布

分布于我国南方。浙江(龙泉、温州)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